中新社柏林11月28日电 维也纳消息: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当地时间27日出席在奥地利维也纳开幕的联合国工发组织第二十次大会开幕式并发言。
本次大会于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维也纳举行。本次大会以“公平的全球化:未来工业的创新解决方案”为主题,工发组织172个成员国派代表团参会,就可持续工业发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展开讨论。
王受文指出,中国加入工发组织50年来,双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积极向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工业化经验。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方愿与工发组织和各方一道,围绕落实八项行动,与有关国家深化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建设更多“小而美”项目;共同拓展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新机遇,弥合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之间的数字、绿色发展鸿沟;共同加强新兴领域标准推广对接,帮助发展中成员推进标准互联、产业互通;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公平、非歧视的贸易投资环境,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世贸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取得成功。
王受文强调,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工业化是其重点合作领域,对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与其它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倡议落实,建设共同发展繁荣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创新氛围浓厚的深圳,有一个“六个90%”现象,就是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这背后是怎样的机制,让深圳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领头羊?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走进深圳先进制造业聚集的宝安区,在这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密度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15倍,是广东平均水平的51倍,全国每10个智能穿戴产品就有3个是宝安制造。
在宝安区的这家企业记者看到,这款新上市的闪充电池,十几分钟,喝一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充满电。而看似简单的一块动力电池,背后却涉及多个领域数十项技术,企业历时两年开展了3000多项测试验证,最终实现了20多项技术创新,产品性能领先行业1年。
聚焦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攻关任务,政府则在组建体系化的创新联合体,完善产业生态。在深圳坪山区记者注意到,这个刚投用不久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已经有不少车企排队报名。这是政府投建的大湾区首个测试场,能为当地企业节约30%的相关成本。
政府、企业形成合力,目前深圳已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同比增长了44.8%。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政府还在着力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在光明区发改委,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选址讨论会。
产学研结合说起来简单,但对政府部门来说从选址开始就要进行方方面面的考虑。眼下,深圳已经探索出“楼上进行科研创新、楼下孵化创业”的综合体模式。
记者在光明科学城看到,不到100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就布局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以及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一批未来产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深圳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空间技术等8大未来产业集群,围绕这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经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