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的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功入选“2023年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连续两年获此殊荣。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本次案例评选围绕环境、社会、治理及ESG综合实践4个维度合计13个议题开展,历经专家组三轮评审和复核,最终邮储银行凭借在绿色金融议题中的优秀表现成功获选,反映了专业机构对邮储银行践行ESG理念、发展绿色金融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邮储银行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围绕“建设一流的绿色普惠银行、气候友好型银行和生态友好型银行”目标,通过健全绿色金融治理体系、优化政策制度、加大激励约束、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ESG风险管理、推进绿色运营、深化绿色金融交流和合作等举措,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966.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17%。累计向421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407.44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为836.0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凭借在绿色金融和ESG管理工作上的先进实践,邮储银行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得明晟公司(MSCI)ESG评级A级。
下一步,邮储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发挥国有大行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出借45万元,8年“收息”130余万元。日前,四川省纪委监委网站公开了四川省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党支部书记、主任张伟东违纪违法案的相关细节。据披露,张伟东通过民间借贷等手段变相受贿,幻想“借鸡生蛋”圆发财梦,结果却“鸡飞蛋打”一场空,最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年。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示好。企业老板高额向领导干部“借钱”,实则变相行贿。明知借钱是假,行贿是真,仍有不少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就像张伟东,在担任泸州市财政局资金管理科科长期间,老板熊某为获得他对其公司在相关业务上的关照,在本来没有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主动提出借款请求,张伟东明知熊某没有实际资金需求,不仅同意,还先后三次借给熊某45万元。直到看到本市财政系统有干部被查,才要求熊某立即退还全部本金,终止借贷关系。至此,熊某已向他支付利息130余万元。
正常民间借贷并不违纪违法。但是,一旦扯上职权和职务,利用借贷之名输送金钱利益,就变了性质,违反了纪法。党员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案件背后,往往存在着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共性问题,严重影响公权力的正确行使。尽管张伟东心里有着自己的小九九,认为“借鸡生蛋”合理合法,和受贿没有关系。殊不知,他的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党纪国法,属于典型的隐性腐败。这种行为虽然有间接性、隐蔽性和迷惑性,但是掩盖不了收受贿赂的事实。
对于党员干部参与民间借贷,党纪法规有明确要求和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条规定,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住房、车辆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但是,仍有党员干部对此置若罔闻,在利益面前昏了头脑。湖南省湘潭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傅国平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通报指其“以借贷收息等隐蔽方式收受贿赂”;辽宁省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原委员、管委会原副主任赵家鹏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通报指其“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今年以来已有至少25名厅级以上党员干部的贪腐行为和民间借贷有关。
天上从来都不会掉馅饼。领导干部违规放贷牟利,本质上是权钱交易。广大党员干部当引为镜鉴、对照检查。众多案例表明,那些“借鸡生蛋”的美梦,终究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中国纪检监察报 孙现富) 【编辑:于晓】